把“山水之性”变成“我性”——看梁明笔下的武夷山水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8-01 11:10   阅读:7127   会员投稿

      武夷山云窝写生 45×68cm  2024年

      著名山水画家梁明以大泼彩山水享誉画坛,不过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对自己的山水写生也颇为自得。10余年来一路“看山看水”厚积薄发,信笔由心而来的山水写生作品蔚为大观。

      这里展现的这组武夷山写生作品小辑,虽然是粼光片羽,但也可以管窥梁明山水写生的一些独特面貌。

      作为闽籍艺术家,对家乡山水自增一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熟稔、亲近与挚爱。对秉持“山水之性即我性”写生观的梁明来说,对家乡山水的这份“我性”,自然也更加放达与纯粹。

      在把“山水之性”变成“我性”的过程中,无论是“我就青山”还是“青山就我”,梁明的笔墨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学院与民间之间“游于艺”,按照他自己的总结,就是物象由心做着“加减乘除”。

      梁明山水写生给人两个印象至为深刻:一是快。往往别人一幅还没画好,他已经挥就好几幅。下笔的快意,水墨的恣肆,布局的奇正,都让人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二是大。梁明喜欢画大幅写生作品,往往在现场一张四尺六尺整幅作品一挥而就,而且细节处理一丝不苟,作品的完整性让人称道,这也是他践行“写生作品化”的实证。

      梁明的山水画,无论是大泼彩还是山水写生,在“经营位置”上堪称“疏堪走马,密不透风”的典范,比如本辑中柳永故里白水写生作品,左下方的那片云水天光,纵使挤满了群鸭,依旧清澈空灵,与上方的层层山峦叠叠村居相得益彰。包括他许多作品的题款,题写款式和位置的选择也很好体现了这种疏密有致,与作品浑然一体。

      这种疏密有致也加持了梁明山水画另一个突出面貌,那就是画境的虚实相生。这种虚实相生正是其写生过程中“加减乘除”的成果定格。笔墨的繁简,墨色的浓淡,两相对比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画中的山水与眼前的山水可能已经大相径庭,然而那份“我性”却是对“山水之性”更深刻的感悟与提炼。

      梁明的山水写生,还有一种独特的现代感。包括他笔墨线条的抽象性,以及构图取势的平面化,应是他吸取西方现代艺术和传统民间艺术养分形成的艺术自觉。这使他的山水写生摆脱了“熟”和“俗”的羁绊,平添许多笔趣和新意。一如本辑中五夫镇大将村写生作品,他的许多山水写生作品中,常可见一抹深蓝远山剪影,唤醒全篇,让人惊艳。

      梁明的笔墨有南方山水画家特有的蕴藉与淋漓,在他纷杂错落的笔下,树木的扶疏感,山石的块垒感,处处体现出南方山水甚至是八闽山水的独特风致。但梁明的山水也不失北方大山水的气度,这不仅出于画家这些年写生足迹频现北方名山大川,或许也源于其“客家人”的文化传统,毕竟客家人本质上是南方的北方人,而所谓“我性的山水” 说到底就是写画家胸中之丘壑。

      今年6月,梁明以“看山看水”为题在成都举办了个人大展,“看山看水”成了梁明山水写生的追求与标榜。人们常以“看山看水”来譬喻人生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如是观之,以梁明“看山看水”的执着与探索,返璞归真走到第三重境界应该是可以预期的吧。

      (文/沈永峰,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2024年7月17日)

推荐内容
  • '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于厦门开幕

    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于厦门开幕。吴贤宾摄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以下简称“全国影展”)日前于厦门市开幕。据介绍,本届全国影展自今年2月启动征稿以来,得到广大摄影人的云集响应、广泛参与...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