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2023
观念作品(互动装置)
尺寸:
(围棋盘 51x48x52cm
几櫈 48x45x51.6cm 两支
围棋子盒及小凳托 两支 15x13x51.6cm
七件一组)
材料 :水 有机玻璃 围棋子 投影灯(20x12x23cm)
影像(32秒)
影像 (2分48秒)
《创作手记》
此“子曰”当然不是论语中的“孔子曰”。
棋子是子,可为“子曰”,此处省去五千言;
童子是子,可为“子曰”,有以于视频;
作品有言,即此《子曰》,此处省去一万言。
观者入局,投子拈华,何为不是"子曰"呢?
此处省去八万四千言。
2023 马元
马元与武宮正树交流与手谈
我认识马元多年,他是一位油画家,但是对宗教问题一直很感兴趣,特别是,他长期以来在探索怎样把宗教的冥想和相关行为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所以,这种探索需要两方面的参与,一个是对宗教的理解、信仰和虔诚。另一个是艺术作品的物质化过程如何与这个宗教虔诚相匹配。
而这两个方面都必须立足一个独特的个人方式。马元的方式有如下:
非非相 2019 装置 玄武岩、水、影像 直径100cm 厚度5cm
心印即实体的证明
持续安静地观察冥想,他常常专注于人们不关注的事物,然后把它呈现出来。比如,他想到,每天和我们最分不开的东西是空气。空气无处不在,然而我们又无法看到它的存在。这个“有”和“无”的关系吸引了马元。于是他在世界不同的地点,把那里的空气“采”入容器之中,并向人们展示这些异地的空气。人们依然无法辨别容器里的空气,但,马元自己的旅行,他的万里路证明了异地的、异样的空气的存在。对于共众而言,他们看不到这个证明。所以,这是一种内在的、个人体悟的方式,因为,对于马元而言,这不证自明。这个道理就是,任何所谓的实体存在,它们的物理形色都不过是假象,这是的存在乃有赖于心里的印记,这个印记不是外在的,可视的,而是通过时间和体悟得到的,实体是心印的存在。
气 和谐 2009.11.15晨 仪式 装置 影像 图片 23x13x13cm
温度0°C——5°C 湿度25%
于天津——北京——天津2008次_2019次和谐号D车
气 北京天安门 2009 11 15 8:30 仪式 影像 装置
图片 40x23x23cm 温度0-5 湿度 25%
与物的时间性对悟
与家庭熏陶有关,马元对物质,特别是文化物质极为钟爱,他爱收藏古代陶物、佛像雕塑和现代早期机械,比如钟表、收音机和打字机等。久而久之,他发现了这些文化物的灵性。他想还原这些灵性。这些文化物的灵性来自它们所凝聚的时间和历史。但马元不是概念化地去“揭示”,去“陈述”这些历史,或者用笔去画这些历史意味,而是通过视觉形式,通过物自身“寂然不动”的方式自我呈现,比如,他把一件唐三彩的陶马放到水中,随着时间流逝,水慢慢减少,直到干枯。马的陶土身体也慢慢地地被水消蚀融化。还有,他把古代不同时期彩陶罐子的陶土研碎,用它们当作颜料平涂在油画布上,或者一层层放到容器中。陶土还原了彩陶陶器的本色,成为不带任何文化历史形状的土,即无形的时间。
无用功 装置 155x66x55cm 2008 9.9
无用功 今日美术馆展览现场
《无用功》作品仪式现场
马元的艺术创作追求一种不经意,不起眼,不宣示,但其目的则是一种顿悟,不论它是慢慢到来,还是倏然而至。马元的每一件作品的创作和展现方式都试图和时间默契。
尘埃 约一万年前-公元1911年 柱式影像 高1250cm 2007
时间之轮 约一万年前-公元1911年 仪式 装置 66x20x20cm 2007
《一切水》
切,有两个读音:切分的“切”,和切近的“切”。
一切,可以有两解:其一,以一物分一物的“一切”;其二,万有浑然一如的“一切”。
“一切水”这件装置作品,想以一个视觉化的入口,将上面的两个观念叠加起来。即,呈现出来的宛如切片的“一切”水,比兴万水如一的“一切”水。
唐永嘉玄觉禅师有“证道”偈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禅意与诗性合成的念想。
而艺术要做的,却往往是那个“看得见”的刹那。
一切水 装置 直径100cm 厚度5cm
一炷香 仪式 坦培拉 88x88cm
影像 59分钟
2006.11.3——2007.11.2
一炷十方 菲林片 80x80cm 2015
马元